第六季佛堂讲座:一心不乱的追求与实践

阅读:1792024-05-07

第三,努力开悟,保持心无杂念。

慈悲的大师们 昨天我们讲到 "念佛了生死"。我们有一段生死,有八苦,一生的苦还没有尽,死了还要生,生了还要受苦,光是做人就够苦了,更何况还有三恶道的下堕之苦。因此,轮回不息之苦才是真正的大苦。我们没有智慧,如果不是释迦牟尼佛宣讲这个道理,我们根本不知道苦。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苦,还以苦为乐,又怎么能观察众生的苦呢?前面说过,佛法有大乘、小乘之分,无论大小乘,都要先知晓苦。大乘佛教徒如果知道苦,就会观察到众生都在受生死之苦,就会发菩提心来帮助众生。小乘佛教徒知道苦是烦恼造成的,烦恼是 "集",所以要 "知苦断集,修灭道行"。灭 "即灭度,灭度即涅槃,涅槃即佛果。他们修行佛法,仰慕佛陀的灭果,目的只是为了解决 "苦 "与 "集 "的问题。现在听说念佛能了生死,观察到众生都在受苦,想帮助他们,就劝他们念阿弥陀佛,希望他们和你一起往生极乐。大乘往生极乐世界的本意是帮助苦海中的众生,所以往生极乐世界就一定会回来,不回来就违背了自己的菩提心愿。既然听闻了念佛法门,就应该告诉所有众生,让大家都知道如何念佛。我们应该为所有众生念佛,让他们知道如何念佛。我们应该为一切众生念佛,让他们知道如何念佛往生极乐世界,让他们明白这个道理,发菩提心,同生极乐世界。我们去的时候是末法时代,回来的时候还是末法时代,回来教化众生的时候还是劝大家念佛,往生极乐世界,亲近佛陀,还是这条路。不要以为佛法有什么新奇或特别之处,它还是念佛,没有什么特别或新奇之处,你要求的越多 我前面说过,我们知道众生受苦,我们住在娑婆世界弘法利生是好事,为什么要生到极乐世界再回来,还是劝人念佛,这有什么区别呢?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。现在讲经说法的法师,大多是菩提凡夫,不会观机说法。如果生在极乐世界,证得佛的忍辱,就会应机说法,观察众生的根机,然后善用自己的智慧和权巧方便来教化众生。如果我们劝一个人念佛,他不念佛,我们就要用方便的方法叫他念佛,这个方法一定要能够应机说法,看用什么方法叫他念佛。我们是菩提凡夫,不能观机,如果不善用方便法门,就能往生极乐世界,有很大的能力。"善巧 "就是善巧地劝他,我们劝他,他就听我们的,我们就能应机方便!"巧 "是 "有力 "的意思,众生离不开五尘烦恼,我们可以利用众生的这些烦恼,巧妙地利用五尘 从第七个年头开始,我们所讲的教义内容都是基于一句话: "为度众生念佛号,以了生死",我们要理解这句话,听在心里,时刻不忘。这几年,很多在家人都受了戒,有的受了五戒,有的受了五戒后又受了菩萨戒。受菩萨戒时,有两个问题会问你,并要求你回答: "你是菩萨吗?"我是菩萨"。"如果你是菩萨,你有菩提心吗?" "有" 这就是受菩萨戒的方法 但如果你受了戒,却挂了个空名,那受戒又有什么用呢?所以,发菩提心,度众生了生死,这样念佛才是成就菩萨道,这才是正确的念佛方法。

今天我们继续讲念佛七次第,要 "一心不乱,顿悟成佛",为什么要做七次第呢?这是《阿弥陀经》说的: "若有善男信女,闻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,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日,心不乱。阿弥陀经》告诉我们念佛七天,没有说六天,也没有说八天,所以根据《阿弥陀经》的指示,我们应该念佛七天,而不是六天,也不是八天。我们念佛七的目的是什么?阿弥陀经》说得很清楚:"若心不乱,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及诸圣众,皆在其前。临命终时,心不乱,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。因此,我们知道打念佛七是为了达到不乱心的目的,如果你能达到不乱心,当你活到一百二十岁时,临终时,阿弥陀佛和诸大菩萨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,为你接引。佛祖手持莲花台,你坐在莲花台上,莲花合拢,阿弥陀佛接你进入极乐世界的七宝池。莲花开放时,你会看到阿弥陀佛,听到然而,为什么要念佛一至七天呢?根据净土宗第九代祖师易大师的解释:"一天到七天是完成任务的时间。对于利根的人来说,一天就可以保持不动摇。对于钝根者,则需要七天才能保持不乱。中根者,二日、三日、四日、五日、六日不动心"。因为众生分上、中、下三等,如果是上等根性的众生,念一天阿弥陀佛名号就能一心不乱。中等根性的人,要念两三天、四五天,甚至六天,才能实现心不乱。根性较差的人,诵经七天后就能获得 "无碍心"。

第六季佛堂讲座:一心不乱的追求与实践

有人问:我参加了不止一次的 "七佛 "法会,也念诵了很多个七天,但为什么没有获得 "无碍心"?我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?首先,虽然你参加过多次七日诵经,但你不知道七日诵经的目的是什么。你们只是随众诵经,跟着别人诵经,别人不诵经你们就不诵经,不明白七日诵经的目的是为了寻求一颗不乱的心。其次,虽然听过《阿弥陀经》或法师的开示,知道七日念佛的目的是求一念不生,但却没有求一念不生的心。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心,你怎么能得到一念不乱的心呢?有人又问: 我已经知道玩 "七巧板 "是为了求 "一心不乱",我也已经发心参加 "七巧板 "是为了求 "一心不乱"。我已经发心了,怎么还会得不到一颗不乱心呢?要知道,虽然你已经下定决心求一心不乱,但七天过去了,你还是没有得到一心不乱,这是因为你念佛的心不够恳切!那么,怎样才能诚心诚意地念佛呢?当我们念佛时还有人问: 我有一颗很恳切的救度生死的心,更有一颗很恳切的帮助众生救度生死的心,但为什么念佛还是不能降伏我的妄念呢?要知道,念佛是为了降伏烦恼,因为我们有烦恼才念佛,如果没有烦恼,就不需要念佛,此时我们就是佛。佛和我们众生有什么区别呢?佛没有烦恼,而我们有烦恼。烦恼从何而来?烦恼从何而来?烦恼从 "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 "五尘中生起。眼睛看到的境界是色,耳朵听到的境界是声,鼻子闻到的境界是香,舌头吃到的境界是味,身体接触到的境界是触,根据这五尘的境界,烦恼就产生了,所以我们要念佛来对治这些烦恼。如果受菩萨戒,戒师要你发十四条大愿,在第十条大愿中,戒师问你:"从今以后,当五尘烦恼生起时,你能克制自己的心吗?意思是 如果你想发菩提心,行菩萨道,当你面对五尘境界生起烦恼时,你能克制住自己的心吗?你回答:"我如何念佛才能降伏烦恼呢?过去祖师们常说:"放下万缘起一念"。万缘 "即万种烦恼之缘,皆由五尘境界而起。"万 "指的是无穷无尽,无穷无尽的烦恼因缘,都应该放下。但放下不是空,而是放下万缘,提起一念。什么是 "一念"?就是一念阿弥陀佛。如果你放下万缘,只念阿弥陀佛,那你就成了一心不乱。但放下谈何容易?越是想放下,越是放不下,那该怎么办呢?当烦恼产生时,我们该如何降伏它呢?我们不能用仇恨来对治。如果我们对自己生气: 为什么我要念佛就一定要生气呢?这样不仅不能降伏烦恼,还会徒增烦恼,因为有了嗔恨心,不就动了根本烦恼了吗?我们之所以放不下烦恼,就是因为我们要对治所有的因缘和烦恼。那么如何对治才能放下呢?古代大师给了我们一剂良方 "忽略它"。烦恼生起时,不理它,只念我佛。不管是好的境界还是坏的境界,我都不理它,这样烦恼就降伏了。烦恼的产生就像杂草丛生 扯远了,我们继续好好念佛吧!

标签:
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