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解生命之谜:佛教对治,探寻内心和谐之道!

阅读:9542024-05-01

治愈 "一词是什么意思?

在梵语(pratipaks!a)中,"对治 "是指通过道路断除烦恼,"道路 "是 "能治","烦恼 "等是 "所治"。对治有四种: 一是厌患对治,即《金刚经》所说的 "未见道时,于苦集二谛生深厌患"。二是断对治,即《无间道》,依四谛断除烦恼。第三种对治是解脱道,即在间道之后从解脱道而起,摄受四圣谛,并摄受从间道中获得的灭择成就,使断除的烦恼不再生起。四远治,即在解脱道之后进入胜进道,以四圣谛为基础,使已断的惑转为更远的惑,称为胜进道。其中,正对治是无间道的第二种。

人皆有烦恼,烦恼不仅害己,有时还会害人。如果烦恼生起而不显现,也许别人不会受到伤害,但自己却会受到伤害,让自己痛苦不堪。当我们有烦恼的时候,就好像被乌云遮住,看不清真相,于是失去理智,情绪产生,烦恼随情绪而出。很多时候,人们在烦恼和痛苦中挣扎,却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灵出了问题。当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,贪婪就会变成愤怒;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,又希望得到更多;当与别人比较时,自己不如别人,就会产生嫉妒;当自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,别人却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时,就会认为这个世界不公平,进而产生忿怒。

佛陀告诉我们:"如果你想脱离一切痛苦,那就去觉悟你是知足的。知足之法是富足与安宁的所在。知足者常乐,不知足者虽在天堂也不快乐。不知足者贫而富,知足者贫而富。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,知足者常为人所怜,此之谓知足。"

知足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,知足才能常乐。从另一个角度看,知足就是懂得珍惜。在过去的丛林中,老和尚总是告诫弟子们要惜福。现在想来,这句话确实特别有道理。

破解生命之谜:佛教对治,探寻内心和谐之道!

虽然财富、健康、名誉、权力都是人们普遍喜爱的,但这些并不等于幸福。幸福的真谛应该是 "平安是福"。一个人能否安宁,与外部环境有关,但决定性的关键在于自己的主观心态--如果自己的心态安宁、知足,那就是幸福的;如果自己不知足,就很难获得幸福。真正的知足是 "知足常乐、知足常乐、知足常乐",这是安宁和幸福的基本条件。

事实上,拥有很多东西并不一定意味着知足,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真正的、绝对的 "多",所有的 "多 "都是相对的、比较的。况且,即使拥有再多,也不可能永恒,也不可能永远保持正增长。因此,"有 "的时候要知足,"少 "或 "没有 "的时候也要知足,因为 "少 "和 "没有 "不是一回事。"无 "也可以是 "有 "的开始。

因此,无论未来是 "有 "还是 "无",都应该努力工作,不要与他人比较,不要与过去比较,也不要与未来比较。只要活着,就要凭自己的毅力行事。做错了事,要懂得忏悔和反省;做得不够好,也要继续努力做好,精益求精,这样才不会愧对天地,愧对自己的良心,这就叫'知足'。

不知足的人就像生活在米缸里的老鼠,不知道自己身边是可以吃的米,却在米缸里拉屎撒尿,把米缸弄脏了才跳出来找东西吃。他们不仅不知道生活的幸福,还糟蹋了自己的幸福。

标签:
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