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生没有仪式有功德吗,问:功德回向有用吗?

阅读:6442025-02-07

一、放生鱼咒口诀

1、答:你修的有功德,可以。功德跟福德不一样。我有福报、我有财富,我的财富可以给你共享,可以赠送给你,我有房子可以供给你住,福德。我在社会上有地位,我可以让给你。像释迦牟尼佛舍弃王位,福德让给别人;安世高大师他是伊朗国王,他做了半年国王,发心出家,把王位让给他的叔父,这就是福德可以送给人。功德不行,功德是什么?功德是戒定慧。我持戒的功德没有办法送给你;你不持戒,我持戒,我没有办法把我持戒的功德送给你,这个做不到的。我得定了,我没有办法把定送给你;我开智慧了,我也没有办法把智慧给你。所以功德没有办法给人,福德可以给人。“愿以此功德,回向给某个人”,你是特别修功德,是为他修的,这个功德他得到了。譬如我的一个朋友过世了,我为他念一百部《地藏经》,特别为他念的,不为他我就不念了,为他念的,这个功德他能够得。他得多少?《地藏经》上讲得很清楚,七分之一;七分之六自己得,七分之一他才能得到。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,特别为他做的,他所得到的,还是福德,还不是功德。

2、《地藏经》上,诸位去读诵就明了。婆罗门女母亲在世的时候造作恶业,女儿很聪明,女儿懂佛法,要根据佛法里面所说,她的果报一定在地狱,所以母亲死了以后她非常忧郁,怎样去救她母亲?她是有真诚的孝心,感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,佛教给她修学的方法。教她什么方法?念佛方法。她为了要救母亲,一天一夜她自己就成就,这就是我们讲的念佛,她成就一心不乱;真诚到极处,才有这个效果。证得一心不乱,这个果位相当于小乘的阿罗汉、大乘法的圆教七信位的菩萨,很不简单!她母亲生天,离开地狱生天了。你们想想什么原因?如果不是她母亲堕恶道,她不肯这么样的用功、这么认真,所以她能够在一天一夜得一心不乱,是她母亲这个力量帮助她的,她母亲要不造恶业、要不死,她也不会这么认真学,她一辈子也得不了一心不乱。母亲给她做增上缘,她也真用功、真发愤,成就了,母亲能够脱离地狱生天就得这一分功德,“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”来回向她。

3、我们要是为家亲眷属诵经,有口无心,他得到的非常有限;如果我们都像婆罗门女一样,你这个回向给他,他决定超脱,非常有效。完全看我们自己修行的功夫,我们功夫愈殊胜,他的地位愈高;如果我们只是念佛、诵经、拜佛,心里的杂念一丝毫都没有断,他得到的太有限了。这个道理都在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,这是教我们怎么样超度,超度如何才能得效果,要懂这个道理。由此可知,不仅是对别人,更重要的是对自己,要真干!我们自己这一生当中真成就了,真正觉悟了,我们修的是念佛法门,真的往生了,我们往生的品位愈高,我们自己的家亲眷属,一般讲的冤亲债主,他们得的功德就愈大;我这个功德回向给他们,天天回向“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”,他得到的愈大。如果我们修行一无成就,他什么也得不到,一定要靠自己认真努力。(净土法门法师《学佛问答》21-90-09)

4、广行法师:佛教是一个注重培养慈悲心、主张非暴力的宗教,佛门第一戒即为戒杀,佛经中讲述佛陀及其弟子过去生中放生护生的故事极多。尤其是大乘佛教,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无量劫中同为六亲眷属,强调要普度众生极力宣扬戒杀茹素、放生护生。中国佛教的放生,是与戒杀念佛之行仪紧密相连的。戒杀是五戒、十戒等之第一戒,向来为佛教徒所严守。南朝齐、梁之际,佛教徒即依据《楞伽经》卷四中“不应食肉”等语而行断肉。我国大规模放生则始于隋代天台智者大师。智者大师居浙江天台山时,为使临海居民莫以捕鱼杀生为业,曾自舍身衣,并劝募众人购置放生池,复传授池中族类“三皈戒”,为彼等说《金光明经》、《法华经》等,以结法缘,从而开天台放生会之滥觞。天禧三年,天台宗遵式奏请以杭州西湖为放生池,自制“放生慈济法门”,于每年四月八日佛诞日举行放生会,为天子祝圣。放生习俗便彻底佛教化,并经久不衰。

5、放生的意义,在于当下放生的念头。如希望被放的生物能够尽可能的延长寿命,我们则必须尽到考虑、研究和照顾的责任。比如说要放鸟类,我们就要先考虑到放生什么鸟,选择什么地方放生,什么时候放生,如此才能使所放之生更安全有效。放水族众生,也当首先研究考察他们的生态习性和来源,然后选择最适当的时机,放到我们觉得最安全最适合的地方。放生的目的是为了启发、增长放生者的慈悲心和对众生的救护心,至于被放生的众生,也有自己的祸福因果和因缘。因此要为被放生的众生说三皈依,读诵放生文,发愿回向,祈祷三宝加被。总之企盼它们能够从此脱离畜牲道,转生为人,之后更学习佛法,往生净土;或发菩提心,广度众生,早成佛道。

6、放生有十大功德,即“无刀兵劫,免战争杀祸”;“长寿、健康、少病”;“免天灾横祸,无诸灾难”;“子孙代代昌盛,生生不息,多子宜男”;“所求顺遂、官禄亨盛”;“一帆风顺,合天心,顺佛令,物类感恩”;“诸佛欢喜、解怨释仇,诸恶消灭”;“无忧无恼,喜气吉祥,四季安宁”;“得生天上,享无极之福”;“若兼修净土,直可往生西方极乐国土”。

7、放生是成佛最大的助缘。要放生,尤其是每月百、千人的大放生,集合众人愿力,消业最速。悲心出资买命放生,救渡即将被人类宰杀吞食畜道众生,所积福德深广无量,能消解病业疾苦、无名因果病痛,使各种身染恶疾速得痊愈,同时解除累世冤亲债主之牵缠。因此放生法门,功德第一。

8、《俱舍论》中说,“凡买卖刀、枪、鱼网等用作杀生的工具,买卖双方皆当堕于地狱,并且在工具未毁灭之前,日日增上无量的罪业。”

9、《华严经》之“普贤行愿品”中说:“众生至爱者身命,诸佛至爱者众生,能救众生身命,则能成就诸佛心愿。”

放生没有仪式有功德吗,问:功德回向有用吗?

10、《契经》中说:“戒杀放生,得长寿报;又戒杀放生,可解怨释结,长养悲心,润菩提种。”

二、石家庄适合放生的地点有哪些

1、《金光明经》中叙述了濒死的鱼因流水长者子及时救起,并为讲大乘经典,而得生忉利天宫的故事。

2、《杂宝藏经》中则记载年幼沙弥因救起即将溺毙的蝼蚁,而获长寿果报。世间没有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了。所以放生不但是在为对方延命,也是在为自己积德;不但是在爱惜物命,也是在报答父母深恩。

3、寒山问拾得:“放生可成佛否?”拾得答曰:“诸佛无心唯以爱物为心。人能救物之苦,则能成就诸佛心愿矣。故一念慈悲救一物命,是一念观士音矣。日日放生则慈悲日日增长,久久不息则念念流入观士音大慈悲海矣。我心即是佛心,焉得不成佛乎?故知放生因缘非小善之所能比,凡我同愿,宜广行劝勉,普令群生,同归悲化。”

4、

天地万物众生,皆本具佛性,与我无二无别。只因宿业深重,递相酬报,而沦为异类畜生;一旦障消债除,皆可投生善道,乃至证成佛果。故今朝放生等于成就一未来佛。

5、天地万物众生与我,在无始以来的轮回中,皆曾互为父母亲眷。故今朝放生,等于拯救自己前世的亲人。

6、天地万物众生与我,在过去的轮回中,皆曾互为冤家仇敌。故今朝放生,可解冤释仇,消灾免难,免除冤杀恶报。

7、天地万物众生,皆有灵性,皆知趋吉避凶,皆贪生怕死,皆有悲欢喜怒。今朝放生,物类皆知感恩图报,缔结善缘。

8、因果报应,如影随形,分毫不爽。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,乃亘古不变之铁律。放生即是救命,自利利他,种善因必得善果。

9、《金光明经》上有个故事:佛陀曾是一位商主的儿子,名叫"降水"。有一天,他外出,在路上,突然看到食肉动物狗、狼和乌鸦赶向一个水池边。见此情况,他就跑到那边去看,只见在那个大水池里,有一万条鱼在仅剩的一点水中游来游去,此时,那一万条鱼游过来,冲着“降水”的方向可怜巴巴地望着。这位大菩萨为了这些鱼,以慈悲心四处找水,但没找到,便吹下许多树枝,为太阳曝晒下的鱼儿们遮上荫凉。最后,他来到一个叫"天自在光"的国王的处所,向国王借了二十头大象,并向牧者借了一百个皮水袋,在口袋中装满水,疾速来到水池边,从象身上卸下水,将水池充满,那些鱼儿们又游到降水面前,菩萨降水以为这些鱼肯定是向自己乞求食物,为了解除这些鱼的饥饿,他吩咐自己的名叫"水衣"的儿子,到家中将许多食物用大象驮来,满足了那些鱼。降水心中又想到宝髻如来在以前行菩萨道时曾发愿:十方所有任何众生,在临终时闻我名号,其从此死后,即往生三十三天与天众同缘,现在,谁闻其名号皆生善趣世界……因此,他想诵此佛号,于是他来到水池中水没其膝之地,特意念诵了宝髻如来名号,并讲了缘起甚深之法。以后,在某一天间,那一万条鱼死后,往生到三十三天,刚一转生,他们就探究起从旁生依靠什么业力而生往天界的原由,得知是商主儿子“降水”念诵宝髻如来圣号和宣讲缘起甚深法的力量,为了报答恩情,这一万天子来到降水家中,当时降水正在睡觉,于是,天子们供养了四万条珍珠双股项链,并降下没膝的花雨,奏起各种天乐,以作供养,与此同时,在以前的大水池边,亦降了纷纷花雨.随后,这些天子返回了天宫……南无阿弥陀佛

10、

放生是被称呼为“大乘佛教”的精神组织提倡的“功德”,也是符合现代动物保护理念的善行。但好事必须做好,放生必须要遵循科学,否则好心可能办坏事,放生弄不好变成杀生。盲目放生也可能无功反而有罪。
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

友情链接: